节细胞胶质瘤
病史介绍
患者,女,50岁,反复头晕、头痛2月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自诉2年前出现左侧耳鸣,伴有疼痛,未进行特殊处理,近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呈间断性针刺样疼痛,无昏迷,言语含糊及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既往有“脑梗塞”病史。
专科检查:神志清醒,对答切题,查体合作,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稍减弱,左耳耳鸣,伴疼痛不适,听力正常。
辅助检查
头颅MRI:左侧颞叶可见片状稍长T1T2信号影,水抑制像呈稍高信号影,弥散未见受限,增强后,左侧颞部硬脑膜呈条带状强化影,颞部内侧可见结节状强化影,直接为2.0cm,中线结构受压,向右偏移,不排外左侧颞叶胶质瘤可能。
大体所见
颅内包块:灰白色不规则形组织一堆,大小2.5cmx2.2cmx1.2cm,切面灰白色,质软。
镜下形态:
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间质血管增生,异常的神经节细胞聚集或分散存在,部分细胞核怪异,细胞形态、大小不一,突起不规则,可见双核细胞,肿瘤性胶质细胞为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围绕,呈“袖套”样浸润。无肿瘤性坏死,无核分裂象。
 
 

低倍镜,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间质小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中倍镜,增生的异常神经节细胞聚集或散在分布,可见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

 





高倍镜,神经节细胞呈多形性,表现为形态、大小不一,细胞排列紊乱,突起不规则或不明显,核大,可见双核细胞。
 
免疫组化结果:
S-100(+),Calretinin(+),EMA(+),NeuN(+),Syn(+),CgA(+),Olig-2胶质细胞(+),ATRX胶质细胞(+),GFAP胶质细胞(+),CD34少数(+),IDH1(-),CD68(-),H3K27M(-),Braf-V600E(-),a-inhibin(-),p53野生型阳性,Ki67阳性率约1%。
 

Calretinin异常神经节细胞(+)
 

NeuN神经节细胞(+)

 
S-100(+)

 
GFAP(+)
 
病理诊断:节细胞胶质瘤
 
讨论:
定义:一种分化良好、生长缓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由肿瘤性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共同组成。
ICD-O编码:9492/0
 
临床特征:
节细胞胶质瘤是颅内少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其发病率仅占脑肿瘤的0.4%~0.9%,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但以颞叶表浅部位最为多见,其次可见于第三脑室、大脑额叶、顶叶和枕叶及小脑半球,也可见于脑干、松果体和脊髓等部位。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头晕、头痛、颅内高压或顽固性、难治性的癫痫。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颅内病变较难鉴别,明确肿瘤诊断需要术后病理检查。节细胞胶质瘤一般认为倾向于良性(WHO 1级),但也有少数为间变性肿瘤(WHO 3级)。
 
病理学特征:
1. 大体特点
肿瘤标本大体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切面灰白色,实性,质地中等偏软,部分标本可有钙化(具有提示作用)及囊性变,出血及坏死较少见。
2. 镜下表现
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其中肿瘤性神经节细胞聚集或散在分布,细胞分化呈多形性,表现为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发育异常,突起不规则或不明显,核大,有双核或多核细胞。胶质细胞成分主要以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为主,包含类纤维性星型细胞瘤、少突样胶质细胞瘤等。部分病例可出现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20%-65%的肿瘤内可出现钙化,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常常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
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 CNS WHO 1 级肿瘤。当胶质细胞成分发生间变,称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属于CNS WHO 3级,其特征包括明显的高核分裂象、高 Ki-67增殖指数,肿瘤性坏死和微血管增生。
 
3. 免疫表型
异常的肿瘤性神经节细胞:Calretinin(正常神经节细胞阴性)、CgA、Syn、NF、Neuron阳性。肿瘤性胶质细胞:GFAP、Olig-2阳性。两者均表达S-100,部分可表达CD34。
 
分子遗传学
节细胞胶质瘤无特异的分子遗传学,常见的分子改变为BRAFV600E突变,无
IDH1/1DH2 突变,无1p/19q 共缺失。
预后:
节细胞胶质瘤通常为低级别肿瘤(WHO 1 级),临床上,单独手术完整切除肿
瘤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存在间变形态的肿瘤(WHO 3 级),需要联
合术后放疗、化疗。
 
鉴别诊断:
1. 神经节细胞瘤:肿瘤主要由神经节细胞构成,无胶质细胞成分,免疫组织化学不含GFAP等阳性的胶质细胞成分,神经节细胞表达S-100、CgA、Syn、NF、NeuN等。
2.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肿瘤由星形细胞构成,具有多种组织学特点,大的多形性和多核细胞、梭形和脂质化的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核仁明显。可伴有神经元分化,但无异常的神经节细胞(鉴别要点)。免疫组化表达GFAP、S-100、CD34、Syn等,
3.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常发生于儿童,钙化少见,肿瘤以胞质透亮的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为主,间质黏液样变性,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黏液湖,可形成微囊状结构,黏液湖及微囊内可见1-2个神经节细胞,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4. 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0岁和50岁,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并不常见。肿瘤细胞密集且呈片状排列,可见不规则钙化灶,可有少数神经元分化,肿瘤细胞胞浆无色透明(煎蛋样外观),细胞紧密排列,边界清楚。分子遗传学IDH1或IDH2突变合并1p/19q共缺失。
5. 脑脓肿:脑脓肿患者临床上常有发热、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病灶范围抗炎治疗后而有所缩小。组织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可伴有脓肿形成及胶质细胞增生。
 
 
参考文献:
[1] Rosai and Ackerman's Surgical Pathology, Tenth Edition.
[2] Wang Y, Wang L, Blümcke I, et al. Integrated genotype-phenotype analysis of long-term epilepsy-associated ganglioglioma. Brain Pathol. 2022;32(1):e13011.
[3] Pekmezci M, Villanueva-Meyer JE, Goode B, et al. The genetic landscape of ganglioglioma. Acta Neuropathol Commun. 2018;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