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50岁。临床表现:间断腹痛1年余,无腹泻,近1年体重下降15kg。
内镜:空肠中上段多发节段性溃疡改变,大片状或环周状改变,溃疡中散在残存黏膜,溃疡覆白苔,病变之间黏膜接近正常,略粗糙。空肠上段多发球状黏膜隆起,表面白色颗粒状改变。
镜下形态:中央区可见形态单一,小-中细胞;细胞核圆,染色质分散,胞浆透明,偶见星空现象或更大的多形性和开放的染色质;上皮内浸润常见;坏死和炎症背景少见。交界区肠黏膜特征是扭曲、广泛扩张的;绒毛含有上皮内肿瘤性淋巴细胞。远处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
 
 
图1 中央区可见溃疡,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全层。
 

图2 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小-中等大小,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粗糙。

 
图3 周围小肠绒毛萎缩,绒毛含有上皮内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
 

图4 周围黏膜固有层可见肿瘤细胞,局部具有亲上皮性。
 

图5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阴性。
 

图6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阳性。
 

图7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8阳性。

 
图8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56部分阳性。

 
图9免疫组化ki-67增值指数约60%
 

图10 部分反应性细胞表达EBER。

免疫组化:CD3(+),CD4(+),CD8(+),CD2(部分丢失)、CD5 (部分丢失),CD7(+),TIA-1(+),CD56(局部+),Granzyme B(局部+),CD20(-),CD21(-),CD10(-),CD30(-),Ki-67增殖指数约60%。
原位杂交EBER(散在+)。
最终诊断: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
讨论
1. 定义: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T-cell lymphoma, MEITL)是起源于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原发肠道的T细胞淋巴瘤,以单形性和嗜上皮性为主要特征,与乳糜泄无关。
2. ICD-O编码:9717/3
3. 流行病学:分布全球,好发于成人,中位 60 岁,男性多见。
4. 好发部位:主要累及小肠,其次为结肠,呈多灶性,空肠及回肠亦可累及,较少发生于胃,随着病程进展,肿瘤还可扩散至腹腔、盆腔、胸腔脏器、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5. 临床症状:腹痛、胃肠道出血、梗阻、穿孔、腹泻、体重减轻。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等B症状,不同于经典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无吸收不良或乳糜泄病史。
6. 大体:可单发或多发,常形成溃疡伴肠壁浸润。肿块大小2-10cm不等,切面灰白,质地细腻,常累及肠壁全层。肉眼与炎症性肠病难以区分,可见穿孔。
7. 镜下表现:中央区、边缘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区。中央区位于肿瘤的中心,常见溃疡,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全层。肿瘤细胞形态单一,细胞核圆形或多角形、深染,染色质粗颗粒状,胞质淡染或嗜酸性,异型不明显;边缘带紧邻中央区,病变附近可见绒毛萎缩,不伴有隐窝增生,上皮内淋巴细胞类似中央区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亲上皮性,较少累及肌层和黏膜下层,常横向在黏膜内扩散;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区肠绒毛可见轻度萎缩,淋巴细胞形态学表现为正常的小淋巴细胞,核圆,染色质浓染。
8. 免疫组化:CD2、CD3、CD7、CD8、CD56、CD43、TIA-1、GranB通常阳性,偶见CD5阳性,CD4常阴性。CD20、CD79α阴性,极少数病例弱阳性表达CD20,但PAX-5阴性,EBER阴性,少数病例反应性细胞表达EBER,Ki-67增殖指数往往较高。
9. 基因遗传学特征:>90%的病例TCR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MEITL可以出现多基因突变,超过90%的病例可出现抑癌基因SETD2的突变,大多数病例有MYC基因扩增和STAT5B基因激活突变,其它突变的基因有JAK3、GNAI2等。
10.   预后:MEITL具有侵袭性的,进展迅速,生存期短且易复发,总体中位生存期一般在一年以内。
11. 鉴别诊断:①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起源于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原发肠道的 T 细胞淋巴瘤,与乳糜泄相关。欧洲多见,好发于 50 岁左右成人,男性略占优势。好发部位小肠(空肠最易受累)。临床表现围腹痛、腹泻、体重减轻。乳糜泄患者常有厌食症、严重营养不良、部分患者血清 LDH 升高、高钙血症。免疫组化CD3、CD7、CD103、TIA-1、GranB阳性,但CD56阴性,CD4、CD5通常阴性,CD30可阳性,EBER阴性。
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肿瘤细胞形态变异很大,可与滤泡中心细胞、小淋巴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相似,常见不同程度的浆细胞分化。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T细胞标记为阴性。
     ③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小肠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组织形态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常有围血管生长和血管破环现象,伴凝固性坏死和凋亡;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可以为小、中、大或间变细胞,核分裂相易见;肿瘤细胞间可见大量反应性炎细胞,如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 CD2、 CD56、CD43、CD45RO,也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不表达 CD4、 CD5和CD8。而且几乎所有的病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阳性。
④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主要鉴别小细胞亚型,但肿瘤细胞总是表达CD30,且常伴 ALK阳性。
⑤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组织学形态谱系非常广,肿瘤细胞可表达全T细胞相关标记物,细胞毒表达可呈阴性或阳性。
参考文献
[1]SOARDO G, CASTALDO V, DONNINI D, et al. 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 Cell Lymphoma of the Appendix: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 J Gastrointest Cancer, 2020, 51(2):  688-694.
[2]HUANG D, LIM J Q, CHEAH D, et al. Whole-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potent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J]. Blood Adv, 2020, 4(19): 4769-4774.
[3]Chen C, Gong Y, Yang Y,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genomic features of 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 study of 20 cases. Diagn Pathol. 2021 Dec 12;16(1):114.
[4]《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Revised 4th Edition & 5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