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于5月前无意发现左侧颞部无痛性肿物,肿物逐渐增大,无面部麻木、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等症状;

专科检查
专科检查:左侧眉弓偏颞侧可见一核桃大无痛性实性无痛性包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尚可。

辅助检查
眼眶平扫所见:左侧颞部可见类圆形高信号影,边界清晰,大小4.4x3.7x3.2cm,其内信号欠均匀,见不规则斑片状高信号影,边界欠清,左侧颞骨及颧骨髓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图1)。



图1  左侧颞部可见类圆形高信号影,边界清晰

大体特征
(左颞部肿物)灰白灰红色肿物一块,体积4.5cmx4cmx2.6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色,实性,局部囊性变,质韧。



2  肿物大体呈球形包块,包膜完整,切面灰白会红色,实性,质韧,局部囊性变

病理形态镜下表现
 

3 低倍镜下,可见细胞密集区和疏松区交替分布

4 细胞密集区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杂乱无章,类似席纹状、漩涡状,呈无结构性束状生长


图5肿瘤细胞间常见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


图6 肿瘤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部分血管被周围肿瘤组织压迫,形成薄壁、分支、“鹿角样”血管


7 STAT6肿瘤细胞核阳性


图8  Bcl-2肿瘤细胞浆、膜阳性


图9 CD34分枝状血管阳性

免疫组化
CD34(+),STAT6(+),Bcl-2(+),S100(部分+), SOX10(-), SMA(-), DESMIN(-), EMA(-),CK18(-),AE1/AE3(弱+),Ki67(增殖指数20%-30%)。
 
病理诊断
(左颞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定义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肿瘤,其特征是突出、分支、薄壁、扩张(鹿角)血管系统和NAB2-STAT6基因重排。
 
ICD-0编码
8815/0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良性
8815/1孤立性纤维性肿瘤,NOS
8815/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恶性
相关术语
不推荐:血管外皮细胞瘤、巨细胞血管纤维瘤、良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好发部位
SFTs可发生在任何解剖部位,包括浅表和深层软组织、内脏器官和骨内,更常见于胸膜外部位。约30-40%的胸膜外SFTs发生在四肢;30-40%出现在深部软组织、腹腔、骨盆或腹膜后;10-15%出现在头颈部;10-15%出现在躯干。深层肿瘤比浅表肿瘤更常见,占病例的70-90%。在头颈部,鼻窦道和眼眶是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口腔和唾液腺。
 
临床特征
大多数肿瘤表现为生长缓慢,疼痛较少的肿块。盆腔肿瘤可表现为腹胀、便秘、尿潴留或早期饱腹,而头颈部SFTs可表现为鼻塞、声音改变或出血。大型SFTs可能导致副肿瘤综合征,如Doege-Potter综合征,并导致严重的低血糖或(更罕见的)肢端肥大症改变。SFT的影像学特征大多是非特异性的。CT显示清晰的,偶尔分叶状肿块,与骨骼肌等密度,由于广泛的肿瘤血管系统,造影增强。MRI显示T1增强和T2可由低到高强度,分别对应于纤维细胞或黏液样区域。较大或侵袭性的病例可能由于纤维化、出血、坏死、粘液样、囊性变性或钙化而表现出异质性增加。
 
流行病学
SFTs无明显性别差异,在成人中最常见,最高发病年龄在40至70岁之间。
 
发病机理
SFT的遗传特征是激活染色体12q的基因组倒置,导致NAB2和 STAT6基因的融合。一些研究表明,融合类型与组织学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NAB2-STAT6融合被认为是通过替换c端(图10),将野生型NAB2从EGR1介导的信号转导的转录抑制因子转化为转录激活因子。STAT6的免疫组化表达是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细胞的特征。只有强核染色和弥漫性核染色才应被视为阳性。抑制转录激活域c-STAT6,从而导致前馈循环构成EGR1介导的增殖和生存相关生长因子,包括IGF2和FGFR1过表达ALDH1A1(ALDH1)、EGFR、JAK2,组织去乙酰化酶和维甲酸受体也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其他相关的改变将导致TERT突变和TP53缺失或突变。



图1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NAB2-STAT6基因融合示意图。NAB2和STAT6基因是12q13染色体上转录方向相反的相邻基因。这种染色体内融合是由于12q13位点的基因组倒置,在NAB2和STAT6的共同转录方向上融合。融合转录包括NAB2第6外显子与STAT6第16外显子融合(图片摘自WHO Classifacation of Tumors .5th Edition  Soft Tissue and Bone Tumuors)。

大体
边界清楚,通常直径5-10 cm,有时可能超过25 cm。切面呈结节状,棕褐色至红褐色,偶见出血、黏液样改变、囊性变性。
 
组织病理学
1.无结构模式,似卵巢间质样:
2.条束状、席纹状、血管外皮瘤样、栅栏状或波浪状;
3.细胞间常见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丰富时呈癞痕疙瘩样);
4.有时可见肿瘤细胞与胶原平行排列(两者之间可出现裂隙);
5.间质血管丰富,大小不一,可见鹿角样血管(可伴胶原变性);
6.间质可发生囊性变、黏液样变(粘液显著时似粘液脂肪肉瘤);
7.肿瘤细胞呈短梭型或卵圆形,胞界模糊;
8.胞浆少,核染色质均匀;
9.缺乏:核异型性、核分裂像、坏死;
10.(亚型)
.脂肪瘤型: SFT中含有成熟脂肪组织;
.富于巨细胞型: SFT +间质和假血管瘤样间隙内可见多核巨细胞;
.去分化型(间变): SFT 向高级别肉瘤转化,伴或不伴异源成分;
 
免疫组化特征
CD34弥漫强阳性;STAT6核弥漫强阳性;
 
分子特征
NAB2-STAT6基因融合。
 
必要的和理想的诊断标准
必要的诊断标准:无结构排列的梭形细胞,间质具有丰富分支的血管系统;间质胶原沉积;免疫组化CD34和/或STAT6表达。
理想的诊断标准(在选定的情况下):NAB2-STAT6基因融合的证明。

预后
复发(远处或局部)发生在10-30%的SFTs,10-40%的5年后罕见复发。TERT启动子突变在具有侵袭性特征的肿瘤中更为常见,但它们也可能在低风险的SFT中看到。一系列组织学特征被报道与转移或局部复发相关,包括核分裂计数(> 2核分裂/mm2)、肿瘤大小、坏死、患者年龄、肿瘤细胞核多形性、肿瘤部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