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块肿瘤组织,长眠于病理蜡块中”

曾经在工作中遇见这么一幕:一个患者来医院病理科,告知医生约20年前其亲属做过一个病理检查,问能不能借患者的病理蜡块,此患者已经去世多年,现在有个亲子鉴定需要配合,虽然是土葬的患者,但是这么多年即使掘坟墓也无法获取有效组织。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做过病理诊断,而病理蜡块可以把患者的组织保存30年甚至更久,随时可以提取有效DNA成分。

你是否一样会好奇:病理组织怎么能保存这么久不腐败?人体标本是怎么制成病理蜡块的?

小到宫腔镜、胃肠镜、气管镜下取出的米粒大组织,大到手术中切下的整个器官,甚至是一杯灌洗液、一杯尿液、一瓶胸水,都可以在病理科技术人员的手中经过严格繁复的操作步骤,被制作成一个个小小的病理蜡块,进而制成精致的病理切片,最后经过病理医师的火眼金睛诞生出一张具有“金标准”诊断价值的病理报告。那么这一一点点组织到底要经历怎样复杂的过程才能长眠在病理蜡块中呢?

那么下面就给大家展示一下手术切下来的病理标本是如何变成蜡块及病理切片的?以及用这个长眠的病理蜡块还可以干什么?

一、组织固定
患者在手术中被切下的组织迅速放入专用的病理标本袋或者标本瓶,并倒入10%的甲醛溶液防腐,标记清楚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这一过程称为“固定”,固定液的量要大于组织块的6倍以上,以保证组织充分固定,然后再被送至病理科。


 

二、取材
病理医生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形态,经过肉眼结合影像学仔细摸索可疑病变,将送检组织选取切成1.5cmx1.5xmx0.3cm大小具有代表意义的材块后,放入包埋盒中,这一过程称为 “取材”。

 


 

脱水包埋
取下的组织经过十几道工序的处理,在梯度酒精和二甲苯中依次浸泡几十个小时,最后脱去组织里的水分,然后用二甲苯置换掉组织中的水分,二甲苯与石蜡都是有机溶剂,相似相容原理,石蜡进入组织中形成支撑作用,经过磨具包埋,制作成组织蜡块。原先的组织被包理在晶莹剔透的石蜡里,犹如琥珀,可以保存几十年。按照医院的要求是保存30年。

 

四、切片
这时候就是技师们展现精湛刀工的高光时刻,把蜡块固定的组织在切片机的辅佐下切成3-5um的薄片,并在适合的水温下把薄片展开,平铺在玻片上,在此期间要保证这个组织的最大面都能切在一个平面上,并且平整无褶皱。

 

五、染色
随后一架架无色玻片被置于染色架上,经过烤片褪去其内的石蜡,仅剩组织留于玻片上,或经过染色机染色,或人工染色,经过伊红、苏木素的洗礼,这样原本无色的组织细胞就蜕变红蓝相间的HE切片,方便显微镜下的病理医生能够清晰的观察细胞的一浆一核细微结构。


 

 

六、诊断
制作完成的切片,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分类、分型,以及预后情况。别以为这块就结束了,假如诊断证据不充足、肉眼无法精准判断时,还要再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通过免疫组化切片或者分子技术的基因诊断,呈现出疾病的真面目,给患者一个精确的诊断。这时候又用到这块病理蜡块了,病理组织在蜡块中可以切成3um左右的薄片,所以在组织量足够的情况下,这蜡块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蜡块再切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给这些“肿瘤恐怖分子”带上棕色的帽子,易于辨认。或者再切组织下来提取DNA,从分子层面识别这些“恶魔”,甚至进行基因检测进而指导靶向治疗。剩余的病理蜡块会进行封蜡处理,然后按照病理号放入病理科档案室保存,以防止万一肿瘤复发或者其他部位再次出现肿瘤时可随时调出来提取组织协助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