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精彩回顾】相聚榕城 竞献发展——国产设备推介会及首日专场会议顺利召开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CSCO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病理学杂志、吴阶平基金会病理学部、北京精鉴病理学发展基金会、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瞳行病理公益项目)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病理年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会展中心顺利召开。
为期4天的会议,最先开始进行的是4月6日的国产设备推介会。接着是4月7日举行的消化病理、病理技术、脑神经病理、骨与软组织病理、乳腺病理、分子病理、细胞病理、头颈病理的8场专科培训,国际交流、病理教学、分子病理、学科建设、感染病理的5个专场板块,多头显微镜示教的女性生殖系统病理、泌尿男性生殖病理两个专场以及中国病理青年精英识图大会。首日的展现,就迎来了全国各地的病理诊断专家、学者们的欢聚一堂,共赴了精彩学术盛宴,让如花似锦的榕城充盈了病理笑语的诗意。
下面我们就来领略来自前方的一线报道,感受病理人共同致力病理学术、学科发展的精彩!
 
国产设备推介会
为支持国产病理设备进步和发展设立的国产设备推介会率先于4月6日召开。推介会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陈刚教授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郭凌川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理研究所所长步宏教授作开场致辞。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委、西京医院病理科主任王哲教授及我国著名病理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科学术带头人丁彦青教授作主旨报告及点评。
专家们重点指出,本次推介会重在关注企业成长的经验,探讨如何共同促进病理事业的发展;同时表明,推进国产设备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国产设备企业也应尽快从仿制和追赶状态转变为原创、致力于促进病理医师和技术员成果的转化。并从国产病理设备种类及覆盖情况、目前发展状况、市场容量、生产壁垒及技术瓶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五个方面探讨了病理国产设备的现状。国产设备的发展需跟随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产企业要致力于做精品、创新且有发展前景的产品,病理人要热爱病理事业,也要珍惜国产企业们的付出。
参与此次推介会的代表们也就国产设备现状、发展、推广等展开热烈讨论,为病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借此次会议与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国产病理设备可以让更多的病理人熟知,走向世界、走向更高的平台。
 
 
国际交流专场
 
来自世界各地100余名医疗机构的病理人员参加了此次国际交流专场,旨在促进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和病理医生之间的合作和思想交流。同时重点就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展开激烈的学术碰撞。
会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卢朝辉教授的主持下启幕。来自斯坦福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空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The Royal Marsden Hospital NHS Foundation Trust The Royal Marsden Hospital NHS Foundation Trust及美国剑桥大学的多名学者、教授分别作了《免疫缺陷/失调引起的淋巴组织增殖》、《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及EB病毒相关问题的概述》、《霍奇金淋巴瘤中的EB病毒感染》及《特发性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遗传学研究》、《EBV阳性NK/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及淋巴瘤》、《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结节性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及《WHO 5th 概述及待解决问题》的精彩报告,不仅介绍和讨论了病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创新技术和新兴趋势,还强调了病理学领域合作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性。
 
 
专科培训-消化病理
 
深入互动,共话消化病理。北京协和医院的周炜洵教授作为消化协作组的组长,不仅带来热情洋溢的开场词,更赋能了消化亚专科发展的进步。
今年消化亚专科培训的主题是肝胆胰腺病变的病理诊断。培训内容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并重,既关注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胆管癌、胰腺癌的精准病理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又聚焦非肿瘤性病变如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给参会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实践性强,覆盖面广,关注者众多。消化亚专科培训的六位讲者,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担任两届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的陈杰教授带来了【胰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诊断进展与思考】,上海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刘秀萍教授从基础病变开始详述了【肝脏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理诊断】,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的李增山教授带来趣味盎然的【有条就有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穿刺活检诊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纪元教授带来新鲜出炉的【肝内及肝外胆道肿瘤病理实践及思考】,北京协和医院的常晓燕教授解读了【胰腺非肿瘤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陈骏教授从自身的体会出发,带来【肝胆胰冰冻快速实战中的风险与对策】。
会议现场,以主持为引导,缔造充满激情讨论,将讲者和听众深度互动,或答疑解惑,或共同探讨,争取得到最精准的病理诊断,帮助患者排忧解难。详细的病理基础知识,丰富的病例讲解及讨论、交流下的思考、碰撞、批判和探索让会场座无虚席,闪光灯不断。
 
 
专科培训-病理技术
 
病理技术,质量为先,夯实基础,砥砺前行。
为支持病理技术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病理大咖和病理人相聚一堂,共同为病理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分别对PQCC中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进行质控的结果公布和总结,不仅展示了在2022年的PQCC工作中优秀的案例,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今年PQCC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向大家分享了把固定的工作做得更优秀的方法。接着,还汇报了《以评促建-浅谈HE质量控制的体会》、《错配修复基因四项免疫组化染色条件优化》及《改良六胺银滴染法在肺隐球菌检测中的应用》等三个技术讲题。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技术学组还特意安排了“医师与技师互动”环节,让大会内容更加精彩,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病理医生和病理技术员虽然分管病理科的两部分工作,但是两者密不可分,只有相互之间密切交流,才能共同进步,这是病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是更好得为临床和病人服务的基础。而特殊染色操作培训专场,则又分享了在六胺银染色、网状纤维染色、PAS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的丰富经验和注意事项。丰富的内容,让参会代表都满载而归。
 
 
病理教学专场
 
打造高质量病理教育,担当新时代责任。会场首先由李文才教授作开场领导致辞,肯定了病理教学协作组在新时代背景下病理教学改革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后教学协作组组长王国平教授的专题发言,从新医科的提出背景,新医科的内涵和具体举措3个方面介绍了病理学的发展思考,吉林大学王医术教授的专题发言,为大家分享了信息化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经验。
在交流发言环节,郑丹枫,姜敏,杜江,刘颖,许森林,甄甜甜,陈林莺,董俭达,邓会岩,袁静萍等10位老师,分别围绕本科生及规培生的病理教学,就创新教学方法,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等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及讨论。全国教学名师、吉林大学前副校长李玉林教授受邀参与讨论。最后北京大学的田新霞教授进行会议总结,指出教学模式要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转变。病理教学专场培训为本科生及规培生教学赋能,协助全国病理教师共同打造高水平的病理教育,担当新时代责任,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专科培训-脑神经病理
 
脑神经病理学组专科培训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委刘东戈教授致开幕辞,刘东戈教授肯定了神经病理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于病理医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本次的培训内容能够让与会者有所收获。
培训分为非肿瘤性疾病板块和肿瘤性疾病板块两个部分。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士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汪寅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月红教授以及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小红教授分别担任主持。非肿瘤性疾病板块:卢德宏教授、朴月善教授为大家讲授了《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病变的外科病理诊断》、《剖检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均结合丰富的病例,为大家系统讲解。让与会者充分感受到了他们深厚的临床神经病理诊断功底,领略到了临床神经病理的魅力。在肿瘤性疾病板块:徐玉乔教授、熊佶教授、吴海波教授为大家讲授《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的病理特征与诊断思路》、《胶质瘤诊断的新进展和实践》、《脑膜相关肿瘤的新进展》,丰富的实战病例,既强调了形态学的基础,又点明了结合临床的重要性,同时还紧跟专业最新的学术进展,分享了各自对新版WHO应用的心得体会。
 
 
专科培训-骨与软组织病理
 
骨与软组织病理专科培训奏响学术活动的序曲。聚焦骨肿瘤病理,嗑难啃的硬骨头。会议的主持和授课嘉宾涵盖老中青三代骨软病理人,他们齐聚一堂,畅谈骨肿瘤病理,为广大病理人传经送宝。
三位骨病理界的元老级大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雄增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黄啸原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蒋智铭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三位前辈凭借深厚的知识积淀和丰富的诊断经验,将骨肿瘤诊断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中的痛点和难点及骨肿瘤分类的最新进展娓娓道来,他们对骨肿瘤病理诊断精华的凝炼及临床实践的领悟和思考,启发和激励着新一代病理医生不断进步和成长。骨肿瘤病理界的中流砥柱,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张惠箴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丁宜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程虹教授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扬教授分别对成软骨性病变、成骨性病变、骨小圆细胞肿瘤、纤维骨性和纤维骨性-上皮样肿瘤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内容丰富,图片精美,讲解生动,引人入胜,让喜爱骨病理的同行受益匪浅。骨病理界的青年才俊也闪亮登场,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北京积水潭医院宫丽华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黄瑾教授分别对“富含巨细胞的骨肿瘤”和“骨纤维性和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进行了专题报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绮颖教授展示了多例经典的骨肿瘤数字切片,将大家带入读片考试现场,讲者和听众热情互动,抽丝剥茧,揭开谜团,现场气氛轻松又愉悦。此次骨和软组织病理专科培训人气爆棚,会场座无虚席,老一辈病理专家和许多骨病理的忠实粉丝从清晨一直坚守到傍晚,充分地体现了老中青三代病理人对骨和软组织肿瘤病理的坚持和热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我携手传承并创新,定能啃下骨病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多头显微镜示教-女性生殖系统病理
 
“春日不迟,相逢有期,线上云端,与‘理’相伴”,多头显微镜示教直播学术活动--女性生殖病理分会场采用现场教学及线上直播双结合的方式,为广大病理医师带来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学术盛宴。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梁智勇教授出席并致辞。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刘爱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杨开选教授担当主持。大咖们的诚谢致辞、精彩评价,增添了大会的精彩瞬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宁燕教授带来《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专题报告及带教读片,从临床病例出发,详细讲述了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丽华教授分享《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详尽讲解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难点以及注意事项。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张静教授带来《卵巢成年型和幼年型粒层细胞瘤》专题讲座,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对此类肿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师晓华教授就《卵巢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进行了专题报告,系统地对这两种肿瘤的形态、特殊亚型、鉴别诊断难点进行了剖析,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依托平台数据统计,线上观看人数达2.7万人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中国病理年会首次采用现场教学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也是一次成功自豪的尝试。
 
 
多头显微镜示教-泌尿男性生殖病理
 
线上云端,与“理”相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另设多头显微镜示教读片讨论会——泌尿及男性生殖病理示教专场顺利召开。除了现场近20名病理专家和相关人士,来自省内外病理医生同步观看了网络直播并线上参与交流互动。
会议由江苏省中医院章宜芬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虹教授主持,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铌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贺慧颖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赵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的肖雨教授分别示教了《肾细胞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尿路上皮癌诊断和分期要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和分类要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要点》,用显微镜示教的形式,从病理形态学出发,结合病史和临床检查,抽丝剥茧,步步推进,给出各自的诊断意见,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共同探讨更为精准的病理诊断思路。最后,陈虹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线上同步观看网络直播的近27500人次病理医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见解,线上线下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读片示教结束后,陈虹教授作了精彩总结与点评,她对本次读片会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此次多头显微镜示教,以学促升,有效促进业界对泌尿男性生殖病理的精准诊疗规范,为提供更为有效、精准的治疗方案贡献力量。
 
 
分子病理专场
 
聚焦前沿新技术、探索临床新应用、注重质量控制与规范。分子病理协作组组长周晓燕教授、学术顾问朱明华教授致开场辞,欢迎热爱关心分子病理学病理代表、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分子病理。
专场不仅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生物医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的介绍,《更有甲基化/谱型分析在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进展》、《非小细胞肺癌MET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2年度PQCC分子病理室间质评项目》的报告。分享了怎样用大数据驱动研究,在数据密集型科研场景下,需要工程化、体系化的支撑平台,对数据、工具如何进行高效获取和整合。介绍了基于DNA甲基化谱型肿瘤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场景。针对MET变异分别从临床意义、适用人群、检测方法及检测路径方面形成的7大共识点。以及从FISH、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三个方面分别总结了PQCC分子病理室间质评数据。众多与会专家均表明,分子病理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层出不穷,行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同时也表示在分子病理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质量控制,规范临床检测也至关重要。8篇青年报告发言交流环节也将分享推到高潮。全外显子测序对食管多灶鳞癌是多原发癌还是壁内转移的鉴别;FGFR2基因变异在泛癌种中的发生频率、在肝内胆管癌中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致癌机制和对靶向药物的反应性;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乳腺罕见的良、恶性叶状肿瘤进行比较研究;近一万四千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EGFR和ERBB2基因的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MET蛋白表达水平对EGFR突变晚期初治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与EGFR突变亚型有关;针对肝细胞癌进行高通量测序NGS检测有助于发现与侵袭性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的基因水平变化;15例甲状腺髓样癌(MTC)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发现;中国分子病理发展现状基线调研情况;从丰富的内容中,看到分子病理协作组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代表以及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展现。
 
 
中国病理青年精英识图大会
 
识力绽放,菁彩飞扬,中国病理青年精英识图大会完美收官。秉承着学会传承、创新及发展的精神,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二支代表队亮出病理王者之剑,闪耀着智慧之光。
识图大会是病理年会的亮点,青年医师的活力和能力是病理科未来的希望。大会共分为相识、争先、逆转以及巅峰四个回合进行,为了更具有互动性和观赏性,大会同时分别设有爆灯环节、抛题环节、复活卡以及现场观众答题等环节。每一环都精心布局,对战精彩,跌宕起伏,竞技强悍。复活的模式,增加了悬念,一站到底的模式,造就视觉盛宴的极致。精彩的比拼,让大家感受到了病理的未来人才济济,病理学的发展未来可期。最终,识图大赛的最终胜利者绽放出王者的风采,属于王者的荣耀也换来了最热烈的掌声,“金睛团队”是蜀中乾坤队,而获得此次终极挑战的“银目团队”和“铜眸团队”分别是有福之舟队及镜写三秦队。侠之大者,隐于江湖;医之隐者,则藏于镜后,观天地之辽阔,览镜里之山河。病理英雄,亮剑长空;病理同道,江湖再见!
 
 
专科培训-乳腺病理
 
上午的专科培训由步宏教授、杨文涛教授和薛卫成教授主持。郭双平教授、张璋教授、高鹏教授和丁华野教授分别就乳腺腺肌上皮性肿瘤、乳头状肿瘤、小叶癌、低级别纤维上皮性肿瘤的诊断要点、新进展及争议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下午的专科培训由刘月平教授和邵牧民教授主持。梅放教授、王聪教授、石慧娟教授和水若鸿教授分别就乳腺部位的皮肤病变与乳腺病变的鉴别、乳腺癌的特殊分子改变、梭形细胞病变及乳腺癌HER2检测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刘梅教授、魏兵教授、瞿伟教授、刘毅强教授、何洁华教授、聂秀教授、李金范教授、王妍教授、李晓梅教授、王宽松教授、杨映红教授、王成勤教授、徐方平教授、陈林莺教授和杨海峰教授对培训内容作了精彩点评和深入讨论。本次乳腺病理专科培训邀请了乳腺病理界的老中青专家,内容涵盖了日常诊断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同时也探讨了乳腺病理的热点和新进展。乳腺专科培训会场的精彩内容获得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会场气氛热烈,一座难求。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专科培训-分子病理
 
聚焦肿瘤分子病理应用、检测规范与实践分享。分子病理专科培训在分子病理协作组组长周晓燕教授致辞下召开,欢迎所有对分子病理感兴趣的同道们的积极参与!
大会就《常见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及分子诊断》、《消化道分子病理应用与检测规范》、《乳腺癌基因组变异分型与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分子病理应用、检测规范与病例分享》、《前列腺癌、尿路上皮癌分子病理应用、检测规范与病例分享》做了学术分享。从相关肿瘤的特点、临床特征、相关基因变异、分子分型、免疫评估、样本质量、以及病理形态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等内容做了细致的解读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分享,多维度分析了分子病理检测报告将伴随和改变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对从事一线工作的分子病理相关人员及组织病理医生均有很好的实用指导作用。分子病理学不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还在组织病理诊断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肿瘤在没有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时,已经无法给出符合临床需求的病理报告。本次大会特别强调了分子病理与组织病理的高度融合至关重要性。这是中国病理年会中首次针对分子病理进行专科培训,也是能建中心分子病理提升项目的首场秀,后续将持续推出各种肿瘤相关的系统性分子病理应用、检测规范及实际经验分享,切实提高我国分子病理精准检测的能力,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专科培训-细胞病理
小细胞大容量,让细胞学组工作大有作为。
细胞学组组长金木兰教授向大家致辞,欢迎大家来参加细胞学培训。并为大家准备了10场精彩的培训课程。分别是《支气管刷片和EBUS-TBNA良恶性病变细胞的精准判读》、《细胞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进展》、《细针吸取细胞学常见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鉴别》、《甲状腺髓样癌FNAC诊断与鉴别诊断》与《甲状腺继发或少见肿瘤的细针穿刺诊断》、《尿细胞学诊断挑战》、《浆膜腔积液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浆膜腔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细胞学诊断》、《胰腺PSC报告系统简介及现场快速细胞病理在胰腺EUS-FNAC中的应用》。丰富的内容,将细胞学组的培训工作夯实到实践应用的诸多项目中,让大家切实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为我国的细胞事业添砖加瓦。
 
 
学科建设专场
 
推动病理学科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强化质量控制,以学科建设为内容的会议在三位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主持下召开。
《广东省病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室间质控开展经验分享》;《前希波克拉底时期病理学发展史》;《2020年与2021年PQCC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对比》的专题发言,让大家启迪颇多。中青年专家教授畅所欲言的发言交流,就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病理科全流程无纸化工作的尝试》、《独立医学实验室与基层医院联合服务模式探析》、 《数字化病理科的经验》、《病理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建设初探》、《医保DRG/DIP支付方式给病理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常规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大体标本规范化取材形成体系及质量控制》、《术中快速冷冻制片质控管理方案的建议》、《“镜胃生命,携手同行”胃黏膜活检网络阅片讲评活动总结》、《病理科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技巧与常见问题》,都从多角度开展,丰富了学科建设的内容,夯实了学科建设的基底。从科技创新、到精准诊断、再到高效质控,聚焦了病理学科定位、任务和建设问题,对新时代病理学科定位,认清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明确学科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
 
 
感染病理专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感染病理专场迎来了全国各地的百余位病理诊断专家、学者们欢聚一堂,为国家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及治疗做出贡献。
会议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感染病理协作组组长刘红刚教授主持下启动。十多位学者专家就《耐药结核病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进展》、《头颈部病毒感染相关性肿瘤病理诊断进展》、《感染病理学》多学科微信讨论、《ANCA相关性肺血管炎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COVID-19感染患者的骨髓病理病变特点》、《伴有CMV感染的HIV肠病及HIV骨髓病变》、《阿米巴滋养体感染病理》、《NTM肺病的病理特征》、《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猫抓病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进行了分享。让与会人员获益良多,使大家对诸多疑难、罕见的疾病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绽放了感染病理协作组的精彩。
 
 
专科培训-头颈病理
 
头颈协作组专科培训在年会会场406厅隆重拉开帷幕。专家们围绕头颈部病理难点问题及头颈部肿瘤新版WHO病理更新内容,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上午的议程,罗杰教授先就2022年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新进展做了细致讲解,授课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接下来,鲁海珍教授、刘志艳教授和郑珂教授分别就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肿瘤及髓样癌等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难点做了深刻剖析;朴颖实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鼻腔鼻窦肿瘤相关病理诊断及分子进展,并联系临床实际,探讨了相关分子检测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下午,吕新全教授和李智教授分别就涎腺良性及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做了全面剖析;王爽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鼻咽及口咽部上皮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孙宏晨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颌骨纤维-骨病变的鉴别诊断相关经验总结;田臻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成釉细胞瘤的相关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最后,高洪文组长对一整天的会议做了总结概括,并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对大家表示感谢。会场座无虚席,会议日程紧凑有序、内容丰富实用,为大家解决了日常诊断中的诸多困惑,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