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强1
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梁伯强

梁伯强(1899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梁伯强于1922年毕业于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到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1924年获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回国后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

梁伯强1899-1968
人物生平

  1899年2月1日,梁伯强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2年入读梅州乐育中学,1916年以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同年考进同济大学医学院,1922年毕业于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梁伯强被学校推荐到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1924年获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并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
  1932年,梁伯强受聘为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兼病理学研究所主任,时年仅33岁。新中国成立后,梁伯强继续在中山大学医学院任教授和病理学研究所主任。1937年至1938年和1948年至1949年两度出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
  1950年,梁伯强任卫生部全国卫生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顾问和地方病防治委员会委员。1954年,梁伯强任华南医学院第一副院长。1955年梁伯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部学部委员。1956年,他的《有关坏死后性肝硬化的问题》(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1956)的论文。首先阐明中国有坏死后性肝硬化这一类型,并指出病毒性肝炎是产生坏死后性肝硬化的原因。 1959年,发表论文《在原发性肝癌的形态学、病因学和在中国发病率的研究》。1960年受卫生部委托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病理学教科书《病理解剖学总论》;1963年,他组建了肿瘤研究所和寄生虫病学、病理形态学、神经生态学、眼科学、药物学等五个研究室;兼任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64年出版病理教科书 《病理解剖学各论》。
  1968年11月28日,梁伯强在广州逝世,终年69岁。

专题文章

  科研成果
  梁伯强开展尸体解剖研究,数十年来坚持解剖研究工作。到1965年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尸解总数已达7689例,居中国之首位,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梁教授非常注重病理研究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建设。一位德国病理学教授曾对梁教授说:“你所用的'尸解记录'非常好,我们德国的也没有那么完善。”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提出:“广东要与肿瘤、结核病和麻[FS:PAGE]风病三大疾病作斗争。” 1956年,他的《有关坏死后性肝硬化的问题》(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1956)的论文。首先阐明中国有坏死后性肝硬化这一类型,并指出病毒性肝炎是产生坏死后性肝硬化的原因。
  梁伯强受卫生部委托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病理学教科书《病理解剖学总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964)。该书的出版有力地保证和提高了我国病理教学的质量。
  1959年在《原发性肝癌的形态学,病因学和在我国发病率的研究》一文中提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模式。
  1962年,梁教授宣读了《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和组织发生学的研究》的论文,首先在国际上提出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详细描述各类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和组织发生;阐明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并辨证地论述了肿瘤实质和间质互相关系;肿瘤间质对瘤组织发生、发展和分化的影响。这一科学论断受到国际肿瘤学家的赞同。此文与《鼻咽癌发生学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60)至今仍被视为鼻咽癌病理组织学研究的经典性文献。
  教育成果
  梁伯强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教育青年教师和学生,要有献身事业的精神,当工作、学习出现困难时,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梁伯强培养学生,既严格又细致,被他的学生称为“严师慈父”。“严”--严格而高强度训练,制定每周学习和工作计划,严格执行,周末检查,未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毫不留情,勒令“补课”。“慈”--言传身教,细致指导,有针对性地要求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年逾花甲的梁教授,虽然担负着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社会活动也频繁,但每届研究生和高师班开学之初,他都要亲自作尸解示教,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不怕辛劳。梁教授对自己也严格要求,他给学生上课,总是铃声一响,便站在讲台上,从不差分秒。就是到了晚年给研究生和高师班学员上课,还是认真准备,查阅文献,让助手预先绘制图表,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并预先发给讲授提纲。
  论文著作
  梁伯强著述甚丰,其中有30多篇论著,具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论文
  《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
  《广东血型的研究》
  《学习黄帝内经的一些体会》
  《中华肝吸虫传染和 原发性肝癌发生》
  《有关坏死后性肝硬化的问题》
  《在原发性肝癌的形态学、病因学和在我国发病率的研究》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和组织发生学的研究》
  主要著作
  《病理学实验室手册》
  《病理组织学标本制作技术》
  《病理解剖学总论》
  《病理解剖学各论》
  《病理尸检手册》
  荣誉记录
  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中山医学院的“八大金刚”之一,学界的“南梁北胡”。
  人物评价
  梁伯强教授一生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为发展我国病理学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奋斗精 神;他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地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病理学人才。
  梁伯强的一生,闪耀着客家精神。他具有坚毅不拔,百折不挠的作风;勤学多思,开拓进取的精神;关怀学子、爱国为民的品格。斯人永逝,风范长存。
  梁基平(侄子):梁伯强小时候十分勤奋,做什么都喜欢刻苦钻研,且具有异常冷静的头脑,他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具有对待学术无比专注、认真的精神,在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上开辟出全新的领域。